中山万盛展览公司

中企非洲投资故事:不能啥都具备才来 那就没机遇了

9月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公司家大会开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欢迎包括非洲公司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公司家到中国投资兴业,也积极鼓励中国公司家到非洲开拓发展,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在世界经济版图中,非洲是一片日渐升温的热土。过去10年,其正成为中国和东南亚之外,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大多数年份增长率保持在4%~6%。

  拉动非洲经济的引擎中,来自中国的力量不容小觑。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00亿美元,2017年时达到1700亿美元。这一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已达9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1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40倍。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几乎遍布非洲每一个国家,涵盖科技、地质勘查、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和农业等领域。

  在中非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背后,公司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

  中国公司正在“走进非洲”,其既为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带动了中国公司、中国产品、中国标准“走出去”,同时帮助非洲改善了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在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作者与众多中国公司家面对面,倾听他们“走进非洲”的投资故事,透视其中宝贵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为非洲工业化带来窗口机遇期

  中非合作,源自互补。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看来,随着中国的工资水平上升,中国的产品升级将带动新一轮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转移,这是史上最大的窗口机遇期。“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为1.24亿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从业人数达8500万人,而整个非洲制造业的从业人数不超过1000万人,8500万劳动人口的窗口机遇期足以让非洲国家同时实现工业化。”

  他认为,目前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较差,这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可以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为非洲抓住工业化机遇创造条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也提出,非洲能源基础设施确实需要加快发展。他认为,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现在非洲的人均用电量是世界人均用电量的五分之一,没有充足的能源保障,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在中国国家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看来,目前非洲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上的三大瓶颈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许镜湖认为,中国拥有人才、资金、设备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补充非洲的短板,而且中方在与非方合作时会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选择的合作项目也会考虑建成后的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摩洛哥公司家联合会主席梅祖尔对《中国经济周刊》作者认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合作关系,第一阶段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在现阶段,非洲的工业化转型为中国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公司可以借助非洲的资源优势,打造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如果说中国在能源、交通等建设方面对非洲的帮助都属有形资产,那么经验、模式等“授人以渔”的无形资产显然更受非洲青睐。

  佛得角普尔曼投资公司CEO安德瑞对《中国经济周刊》作者认为,“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这正是对目前中非合作最准确的描述。”

  莫桑比克索尼帕有限公司董事长拉提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采访时认为,与其他西方国家对非援助不同的是,中国提供的援助和投资都是从非洲本身的发展需求出发,而不仅仅是根据他们认为需要提供的帮助。

  “非洲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如何帮助非洲实现自我发展,通过自己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发展的问题。过去一些国家给予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和粮食供给上,这些虽然能解决非洲一时的问题,但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拉提尔说。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希纳说,“非洲现在贸易的产品中70%都是原材料,就像中国在1979年时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好的供应链,生产出一些有附加值的产品,不仅仅是油气或者农产品(5.070, -0.01, -0.20%),我们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紧密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世界会看到更多的“非洲制造”。南非黑人工商理事会主席桑迪莱·尊古认为,南非是非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还需要进入价值链的上游,要有高价值的生产制造业。目前,非洲的贸易还是以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南非非常注重建立产品基础,在制造业领域的经验和积累越来越丰富。未来,南非将进一步增加高价值包装器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希望中南两国在农业加工、矿物选矿和先进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加强属地化管理,中国公司实现“授人以渔”

  值得一提的是,在“授人以渔”的过程中,不少中国公司作为“过来人”,都有不少经验。

  属地化管理是在非洲的中资公司普遍谈到的关键词。《中国经济周刊》作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中资公司在非建设项目,多重视本地员工的雇佣和培养,特别是劳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属地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旦中资机构撤离该项目,其自身依旧有造血能力,可以继续良好地运行下去。

  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下称“国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介绍,“我们非常重视属地化管理,特别重视非洲项目当地员工的发展,践行能力建设的行动,除了雇佣非洲当地的劳务人员,创造大量就业以外,更重视当地员工的培训,培养当地自行发展的能力。”

  任洪斌举例说,国机有限公司在赤道几内亚建设水电站输变电项目过程中以及建成后,为该国培训了248名国家电力系统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我们培训的人员现在已经在赤道几内亚电力公司以及赤道几内亚国家级项目当中担任重要岗位。”

  2012年,国机有限公司在贝宁投产的某纺织厂项目,一共雇佣1216名当地员工,中方只派了5名管理人员。“现在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贝宁棉花的深加工问题,同时每年上缴各种税收1.5亿西非法郎,为振兴与发展贝宁纺织工业开辟了成功之路。提高非洲所产的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当地生产、利用当地原料、培训当地员工,使产品能够在当地生根,为当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种经验值得长期推广。”任洪斌说。

  对于属地化管理,在非洲47个国家开展业务、非洲项目占海外业务70%以上的中国铁建(10.040, 0.13, 1.31%)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建”)也有同感,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介绍,“中国铁建积极关注所在国当地员工的就业和培训,因为不管从管理的角度还是属地化、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都需要大量雇佣当地员工。”据统计,50多年来,中国铁建在非洲培训当地人员超过30万人次。

  中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洪水认为,大部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这就要求中企在各非洲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属地化运营,没有当地国家和其他力量的参与,是不可持续的。”

  咨询公司麦肯锡对8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家中国公司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公司89%的雇员都是非洲本地人,总计为当地民众提供了30余万个工作岗位。由此可以大致推算,整个非洲的1万多家中资公司为当地创造的就业岗位应达到数百万个。

  从矿产到旅游,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领域日益扩大

  中国公司在非洲的经营领域日渐呈现多元化及产品升级的特征。

  渣打银行公司及金融机构董事总经理鲁静认为,“像矿产、自然资源这些传统项目比重在下降,高新科技、制药、健康医疗等公司都慢慢来到非洲,他们对非洲市场非常感兴趣。”

  文化和旅游合作便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常来往,常来往就给我们发展旅游贸易带来很好的空间。”中国光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认为,过去5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两国的旅游贸易日益激增。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到非洲的人数达到1000万~1100万,占中国出境旅游总量的10%,这一数字比6年前的3%翻了三番,而且平均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

  据李晓鹏介绍,接下来,光大有限公司将构建中非旅游贸易生态圈,并在4个方面推进:

  第一,加大中非双方对话交流机制。旅游服务涉及各个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对话、交流解决政策问题。第二,打造中非双方双向推荐机制。非洲是富饶美丽的地方,中国美丽的风景也吸引着非洲人民,但双方在市场推荐方面存在差距。第三,建立中非双方产品协同机制。旅游需要交通、服务、金融业的支持,尤其需要环保业的支持。尽管非洲的风景很好,但在环保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非洲旅游。第四,打造中非双方服务提升机制。目前,中非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小众群体、团队旅游和会展等方面的旅游产品,还需打造一系列旅游产品。

  对文化领域的合体,中国保利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高深有体会。他说,保利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对非洲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包装、运作,引进到中国;另一方面,也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包括歌舞、电影和电视剧等,贸易到非洲国家,让非洲人民能够消费到中国好的文化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非洲一体化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我们要共同采取PPP、POT等形式,支持非洲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电力和电信建设,促进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说。

  据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戴维·多拉尔测算,中国目前一年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入约100亿美元,约占非洲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外来资金的1/3。

  在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央企当仁不让。在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央企频签大单,其中不少便在基础设施领域。

  9月2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认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公司将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推动中非公司务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正如李晓鹏所言,在中国公司对非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贸易中,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正在变得不可或缺。

  9月5日,中非金融合作银行联合体在京成立。银联体的创始成员之一、成立于1920年的埃及银行行长埃特雷比介绍,过去40年埃及银行参与了42个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项目,“中非银行之间要进行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非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机遇,中国也应该从中获益。银联体会对中非合作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希望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消除自由贸易和商务方面的任何障碍。”

  民企掘金非洲:不能什么条件都具备才来,那就没机遇了

  除了国企,民企对非投资也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重要力量。

  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整个非洲大陆的中资公司超过1万家,其中90%是民营公司。这1万家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一从事制造业,在非洲当地的市场份额达20%;四分之一从事服务业,开展贸易往来的公司也超过五分之一。

  在民营公司最为集中的制造业领域,新的气象正在悄然发生。

  例如在工业领域,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华坚有限公司除了已建成9条现代化制鞋生产线,具备年生产贸易女鞋300万双的产能外,还在埃塞规划建设“中国(广东)—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预计2020年建成,每年可为埃塞俄比亚创汇20亿美元,提供3万至5万个就业岗位。

  在农业现代化领域,江苏牧羊有限公司在埃及苏伊士园区投资新建钢板仓和饲料机械生产工厂,年产钢板仓320万吨仓容、饲料加工生产线38套产能,不仅能填补非洲农业机械细分领域的空白,还能缓解部分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缺粮现状,可以推动完善非洲粮食生产、加工、收购、储存、销售等产品链条。

  拥有12亿人口和3倍于中国土地面积的非洲,其巨大的市场机遇给予行动敏捷、极富进取精神的中国民营公司同样巨大的发展空间。

  8月28日,中国巨石(9.420, -0.30, -3.09%)埃及公司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在埃及苏伊士经济特区投产。巨石埃及基地是中国之外世界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也是非洲唯一的玻纤生产基地,填补了非洲大陆玻纤制造业的空白,也使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纤生产国。(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民营公司在非如何取得成功?中国巨石董事长张毓强坦言,“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在商言商,强者自强,充分发挥公司家、创业者的作用。”

  “6年前,当巨石踏上埃及决心建立第一个海外玻纤生产基地时,没人能想到我们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今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拔地而起。”张毓强说,埃及具备生产要素条件,只是保障系数、安全系数没那么高,比如电力的稳定性。“但你不能什么条件都具备才来,那就没有机遇了。”

  敢于占领先机的中国巨石已经尝到了甜头。据张毓强介绍,现在巨石埃及每吨产品的单位利润高于国内水平。“这还是在埃及对电、天然气和水的补贴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就是对这个项目价值的最好说明。”

中非公司家大会“深化贸易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作者 肖翊|摄  

中国公司在非洲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公司走进非洲市场的同时,也需要面对非洲这片神秘热土所带来的挑战。非洲国家多数并不发达,有些国家政治并不稳定,很多地方的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还可能存在因语言、文化等原因导致的与当地人的沟通障碍。

  中铁工业(9.820, -0.29, -2.87%)品牌总监焦卫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者,中国公司在非洲面临几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政治冲突和局势动荡,近年来非洲整体局势趋稳,但是局部还有动荡;第二是法律体系复杂,非洲处于欧亚大陆圈中,分布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还有当地的各种习俗,这为我们掌握当地的法律规则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非洲语言也非常多样,非洲民族众多,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有带当地特色的英语、法语等,这对我们在当地的交流沟通造成了困难。”

  这样的挑战在现实中不胜枚举。

  2011年,北非国家利比亚战乱,中国建筑(5.120, -0.04, -0.78%)工程总公司曾在3天内把超过1万名员工撤出,虽然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中国海外务工人员撤离奇迹,但对公司在当地的经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同在2011年,中国巨石的一条玻璃纤维生产线刚在埃及开始建设,埃及就爆发了革命,长期执政的穆巴拉克国家被推 翻,政局动荡使中国巨石在投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成本、产品等环节全部受到波及。

  除了战争的硝烟外,非洲当地复杂的商业法律也给中国公司带来困扰。一位在南非从事工程贸易的中国商人说,即便在南非这样商业文明相对发达的非洲国家,进行国家采购时需要遵守复杂的竞争性投标程序,而如果竞争对手没有竞标成功,那么中方有可能会被其以一些子虚乌有的原因起诉。

  此外,面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冲突对中国公司更是家常便饭。中国巨石埃及公司负责人曹国荣认为,中国员工到外面打狗回来烧菜,让埃及员工无法忍受;中国师傅“传帮带”埃及徒弟,有时拍拍徒弟的头认为友好,而埃及人认为这是一种侮辱,甚至为此打得头破血流;埃及拉丝工俯身处理废丝,中国员工路过时拍拍屁股,本意是打个招呼,也会为此打上一架。更不用说,一开始有中国员工吃猪肉,甚至引起当地员工罢工。

  渣打银行公司及金融机构董事总经理鲁静认为,到任何一个不熟悉的市场都会面临风险,应持开放的心态,同时采取最有效方式一一规避。她建议,中资公司出海时应寻找强有力,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当地伙伴,能够切实帮助公司 。

  苦尽才能甘来,一位曾在华为尼日利亚公司工作过的人士这样描述他的非洲生活:“后来在尼日利亚待了很多年,渐渐习惯了听到这里发生了恐怖袭击,那里又发生了激烈冲突的消息。跟随公司在这种环境下风雨同舟,看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我很自豪自己没有做逃兵,同时更体会到和平的弥足珍贵。”

  中国电建(5.200, 0.02, 0.39%):让“中国风”造福非洲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侯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现场报道

  1964年,几内亚库克罗河上,中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的前身之一——中国水电承建了金康水电站,这是中国早期对非洲的援建项目之一,中国电建走进非洲的历程从上个世纪60年便已开启。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非洲最长大坝苏丹麦洛维水电站项目到非洲最高大坝埃塞俄比亚泰克泽水电站,从非洲最大风电项目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到非洲最大光伏项目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电站,从世界最大水库扩机工程卡里巴南岸扩机项目到世界最大光热电站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项目,都有中国电建的身影。

  作为最早一批在非洲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中国电建在非洲实施了众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为非洲发展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建总经理孙洪水在中非公司家大会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作者 肖翊 摄)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电建总经理孙洪水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电建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秉承“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的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履行公司社会责任,关注当地社会民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所在地社会公益事业。

  阿达玛的“中国风”

  这一年38岁的加布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了家小咖啡店,几年前咖啡店刚开业时,停电让她颇为头痛。

  “那时亚的斯亚贝巴经常断电,我需要购置发电机,还要买燃料,成本降下不来,经营很困难。现在偶尔也断电,但是比以前好很多,发电机用得也少了,咖啡店成本降低,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加布鲁说。

  让加布鲁受益的项目是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东南约95公里的阿达玛风电项目,其位于阿达玛城外的山区,海拔1824~1976米。

  阿达玛风电项目是埃塞俄比亚史上建成时间最短的发电项目和第一个投入运营的现代化风电场,还是目前非洲已建成的第二大风电场。

  资料显示,2011年埃塞俄比亚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约210万千瓦,其中95%是水电,用电人口仅约41%,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增长最快的非石油经济体,电力需求急剧增长,已建水电站不能满足装机发电,使电力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但埃塞俄比亚风电资源较为丰富,统计数据显示,50米高度风速7.5~8米/秒的可装机储量18645兆瓦,8~8.8米/秒的可装机储量4925兆瓦,8.8米/秒以上的可装机储量2005兆瓦,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的条件。(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阿达玛风电项目先后建成一二两期,总装机容量204兆瓦。其中一期风电场于2011年6月正式开工,2012年8月移交业主;二期2014年5月开工,2016年6月全部移交业主运行。

  中国电建东南非区域总部党工委书记王宴涛认为,中国电建不仅在竞标中击败埃及,还在建设中完胜西方国家的竞争对手(在阿达玛风电场建设之前的一年,西方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工建设北部阿什格德风电场,技术受到当地社会的普遍质疑。之后更换了风机设备,由于运输、吊装设备不配套,项目拖期严重,在阿达玛风电场建成一年后才迟迟完工。之后由于运行维护和设备本身问题不断,目前几乎已全部停止运行)。

  克服重重困难,项目获习近平主席亲自推介

  阿达玛风电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都克服了哪些困难?

  首先,关键设备需从中国贸易,包括风机、塔筒、发电机、变压器等具有超长、超宽、超重、超高特征的大件设备。

  王宴涛认为,“叶片(43米长)和塔筒(25米长、近30吨重)等风机部件属于超规格设备,中间要纵穿两大洋、横跨三个国家,海洋运输上万公里,陆路运输上千公里,对运输工具、道路条件、装卸设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轻且长、碰撞后易损坏的叶片对公路转弯半径要求很高。为此,我们专门对不同路线全线行走了数次,累计历时月余,驱车近万公里,在戈壁沙漠中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考察,不放过任何一个转弯、桥梁、村镇,有针对性地对运输车辆提出要求,确保了叶片能够顺利通过。”

  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施工也有较大影响。阿达玛风电场的场址位于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当地风速通常情况下超出风力发电机组吊装安全风速(8~12米/秒),给风机吊装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阿达玛地区的雨季较长,且降雨集中,雨季施工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均有较大影响。

  据王宴涛介绍,监理进场较晚且缺乏经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业主(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先后聘请了亚的斯大学、阿达玛科技大学和马克雷大学的学者团队作为本项目的监理,业主和埃塞俄比亚国家的出发点很好,但却苦了我们。由于不熟悉风电技术和合同(监理进场时项目已开工,为了学习掌握技术,他们曾在会议上正式提出让承包商停工半年以便监理方熟悉情况),任何施工环节都举步维艰。不过,经过磨合说服,特别是对我们的全套生产加工和控制体系了解后,彻底相信了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水平。项目建成后,阿达玛科技大学和马克雷大学相继开设新能源专业,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王宴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者。

  作为中国承包商在非洲大陆执行的第一个风电项目,阿达玛风电场项目采用中国贷款、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是我国风电首个从规划设计、土建施工、设备供货、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全产品链“走出去”的项目,成为非洲各国利用中国技术和资金发展新能源的范本。

  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进行的中非装备制造业展会上,向时任非盟主席兼南非总统祖马及非洲各国政要推介了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项目。

  国际气候组织也对阿达玛风电场投产认为祝贺,并称埃塞率先带领东南非国家实现新能源的突破,该项目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国家诚心诚意帮助非洲国家开发新能源,成为埃塞俄比亚“增长和转型计划”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和璀璨的国家名片。

  埃塞俄比亚水资源和能源部能源研究中心局长葛萨耶?阿巴纳认为,中国人的勤劳和敬业精神令人佩服,这也解释了阿达玛风电场为什么能比动工更早的其他风电场更快实现并网发电的原因。

  阿达玛风电场项目不仅带动了中国成套机电设备大规模贸易,同时也使用了施耐德、西门子、德国MR、美国普罗太克、ABB等国外品牌的部分电气产品,为世界其他国家设备贸易创造了机遇。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场,占海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近50%。在我国新签合同额位居前10名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7席。

  非洲一直是中国电建世界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电建在非洲41个国家设有85个境外机构;在非洲46个国家执行工程项目合同837份,涵盖水利、电力、交通、航运和房建等多个领域,合同总金额达到2392亿元。

  中国电建总经理孙洪水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电建在坚持“国际优先”的基础上,提出“世界发展战略”,并立足于“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制定了“国际业务有限公司化、国际经营属地化、有限公司公司世界化”三步走的国际发展战略。

  “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先进、质量优良,风险可控、效益保障,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中国电建创新提出并很好实施的新理念。” 孙洪水说。

  具体到中国电建在非洲的布局,孙洪水认为,“我们在非洲地区,大力推行资源配置属地化和项目用工本土化,为当地民众提供培训、就业机遇,促进当地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例如,中国电建自2004年进入安哥拉市场以来,在水利水电、公路桥梁、市政工程、城市供水、机场工程、学校、医院及体育场馆等多个领域累计承建项目300多个,几乎囊括了安哥拉近几年整个国家卫生系统的建设,每年为当地居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约12000个,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就医机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在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一个项目就创造了近3000个工作机遇,劳动用工属地化率达到86.9%;在赞比亚,中国电建在修建水电站的同时,为当地修建了技工培训学校,专门为当地工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项目结束后,该技工学校将无偿移交给当地业主,为该国培养更多的工程建设人才。

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EPC 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电建)

  此外,中国电建还积极参与和推动与非洲国家之间多种形式人文交流,主动发挥技术优势,承办中国商务部援外培训班,为非洲各国培养大批水利、电力行业的技术人才,在国家合作平台上丰富了中非交流合作内容。

  香港联运:港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对非投资

  《中国经济周刊》作者 张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报道

  2016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香港联运能源控股公司(下称“香港联运”)应运而生,专注于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新兴市场的能源基建项目,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和投资控股。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香港联运董事长郑达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采访时认为,未来10至20年非洲大陆将成为世界发展的新引擎。中非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从工程项目向运营管理、从短期收益向长期投资转变,更重视本地化发展与区域公司共同提升成为趋势。

香港联运董事长郑达祖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作者 肖翊 摄)

  香港联运为何对电力项目“情有独钟”?

  成立两年多来,香港联运在非洲参与投资建设了卢旺达水利水电项目、保罗马水电站、鲁帕塔水电站及参与了佛得角国家电力公司的私有化。

  其中,保罗马水电站和鲁帕塔水电站都坐落在非洲第三大河赞比西河上,是莫桑比克国家国家五年计划重点战略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郑达祖介绍,两座大坝修好后,预计装机量分别可以达到610兆瓦和210兆瓦,有望减轻莫桑比克对国外电力的依赖。

  目前,香港联运已经获得保罗马水电站和鲁帕塔水电站的开发权和特许经营权,完成了项目初步可研报告并通过了莫桑比克电力公司的评审。

  郑达祖认为,莫桑比克不仅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非洲国家之一,还被列为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投资环境与政策良好,且中莫经济合作良好,非常合适作为香港联运进入非洲市场的桥头堡。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展览了香港联运作为港资公司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以及将愿景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除了在莫桑比克,香港联运在非洲还参与了佛得角国家电力公司的私有化改组以及卢旺达水利水电项目的修建。前者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电网铺设及设备改造,希望可以通过降低化石燃料依赖,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供电,从而降低电力价格。实现智能管理,减少电力损失,为佛得角全国提供充足供电。

  郑达祖认为,之所以对电力项目如此“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基于中国公司在电力项目上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

  “中国的水利水电行业技术是世界最好的,丝毫不弱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中国公司的设计能力、设备能力和研发能力已是世界领先。”郑达祖认为,此次莫桑比克水电项目的勘探设计由中国电建有限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该研究院此前参与了国内多条河流流域的规划、30多座常规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并对非洲地区的水电、能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郑达祖认为,除了技术上的优势,香港联运也希望和其他中国公司合作,一起推动和实施国家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

  非洲公司寻找合作伙伴时,中国公司往往更受欢迎和好评

  此次修建保罗马水电站和鲁帕塔水电站,香港联运采取了和巴西ATP公司及莫桑比克Sonipal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模式。这同样是香港联运在非洲本地化的一种尝试。

  “随着中非两地公司之间合作的加深,公司正在呈现谋长远、本地化等新特征。”郑达祖介绍,以能源开发为例,随着中国公司在非洲参与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往所在国国家债务担保的模式难再适应。中国公司正从重视参建项目有无担保,向重视建成后项目能否盈利转变;从单方面建设开发,向寻找本地的公司共同建设转变。

  目前正在建设的卢旺达水利水电项目采取的是和非洲本地国家合作的模式,香港联运在卢旺达水利水电工程中负责的尼亚巴隆哥二期工程,相当于参与了当地国家发起并招标的一个PPP项目,采用BOT模式(建设—营运—移交),但当地国家的投资很少,香港联运作为社会资本投资方的运营期为28年,其中建设期大概需要5年时间。

  据了解,香港联运目前对尼亚巴隆哥二期工程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覆盖4座大坝及4座电站。据郑达祖介绍,尼亚巴隆哥河是卢旺达全国最长的河流,几乎贯穿全国,非常适合发展水电项目。2015年该国国家已经投资1.1亿美元建成尼亚巴隆哥一期水电站,又与布隆迪和坦桑尼亚两国合作开发了价值3.1亿美元的水电站,但是仍然很难满足卢旺达对于水利和电力的需求。

  “二期工程的4座水电站全部修完后,装机总容量将达128兆瓦,占目前卢旺达国内发电总量的70%以上、未来全国总发电量的25%左右。”郑达祖认为,该项目不仅可以满足目前卢旺达的部分供电需求,还可以为当地农业提供灌溉用水。“卢旺达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占其GDP的三分之一多。其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200万左右,是非洲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其中,约85%的人口分布在乡村。如果可以解决用水问题,那么对当地农业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郑达祖看来,如何选择能源项目、确保收益,为其提供建设、运营解决方案,是促成中非公司深化合作的关键。

  以电力领域为例,郑达祖说,要能做到定成本、谋收益。非洲大陆水力、太阳能(3.260, 0.00, 0.00%)、风能等资源丰富且自然条件稳定,为利用新能源发电提供了基础,其成本能够预估可控。国际组织对于非洲相关地区的电力需求有持续关注,能够测算出市场需求,判断出盈利空间。在项目建设评估初期,要寻找稳定现金流,锁定被服务对象的市场购买力。

  “作为香港公司,我们凭借金融资源优势为在非洲建设的能源项目提供运营解决方案,同内地公司一同服务非洲市场。”谈及非洲能源市场的竞争,郑达祖坦言,有不少欧美公司也在积极开展业务,但他们注重单一项目的短期回报。非洲公司寻找合作伙伴时,中国公司设身处地的方案、符合区域发展的项目、实用的技术与标准、坦诚实干的作风,往往更受欢迎和好评。

香港联运雇佣的水利工程师在莫桑比克赞比西河沿岸勘查。(图片来源:香港联运)

  开拓新的合作领域: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等

  郑达祖认为,非洲大陆有着人口基数优势、市场空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在世界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落地,为中非公司间合作提供了更大平台,创造了更多互利共赢机遇。但同时,他也坦言,在非洲投资项目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样要面临很多风险。(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安全。”郑达祖认为,受到宗教、政治以及恐怖主义的影响,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与此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存在法律与税务制度不健全、国家内部各部门间相互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公司在当地的正常发展和投资利益。此外,冲突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以及货币价值变动都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郑达祖认为,目前香港联运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更多地偏向于法律制度相对健全、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卢旺达是目前非洲国家中除毛里求斯之外,政治最稳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当地国家十分重视与百姓民生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中资公司走出去的绝佳机遇。”郑达祖分析说。

  除了安全问题,文化上的差异同样也对中国公司与非洲公司之间开展合作形成了挑战。对此,香港联运在莫桑比克的合作伙伴、索尼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拉提尔认为,文化差异是不同国家公司之间开展合作的主要挑战,尤其在双方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过去几十年,很多发达国家都给予了非洲各种援助,但是他们的援助更多建立在他们认为非洲需要什么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了解非洲现阶段需要什么的基础上。”拉提尔认为,非洲确实很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单纯的投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只有通过和非洲本地公司合作,帮助非洲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的经济问题。

  香港联运的另一位合作伙伴、来自佛得角普尔曼投资公司的CEO 安德瑞同样提到了这一问题,他建议来非洲投资的中国公司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本地化战略。这不仅有利于中非两国之间加强合作,在促进非洲人民就业的同时,也会为中国打开新的市场。

  “和香港联运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们在本地化方面也做得很多,与直接投资相比,更多地选择与非洲本地公司合作,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双赢。”安德瑞说。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多国进行的金融合作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先进的金融服务理念,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手段,有力推动了非洲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建设。

  在采访中,郑达祖认为,未来也会考虑与非洲公司就金融服务创新进行一些合作。

  “近年来国内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很快,包括支付清算、电子货币、区块链等领域,正在对银行、证券、保险和支付等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郑达祖认为,目前正在研究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力板块结合,尤其是在电力输送领域。“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支点开始增多,尤其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了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仅可以将国内的成功经验复制出去,还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传音控股:“非洲手机之王”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曹煦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现场报道

  用10年时间称霸非洲的手机市场,这是一个中国品牌书写的故事。

  在许多非洲国家,10个用手机的人中,就有4个人在用传音手机。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许多国家,传音旗下的系列产品,占据着当地40%的市场份额,2017年其更是超越三星成为非洲第一大手机品牌,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

  传音控股2007年进军非洲,其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传音手机在世界销售了超过1.2亿部手机,排名第四。

传音控股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竺兆江在中非公司家大会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作者 肖翊 摄)

  这个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品牌如何在非洲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传音控股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竺兆江认为,传音的成绩离不开对非洲市场及当地消费者的洞察,离不开本地化创新以及多品牌市场策略的布局,更离不开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共赢协作。

  品牌策略上,传音目前在非洲一共有3个手机品牌,售价从十几美元到400美元不等。

  竺兆江说,传音一开始就坚持要在非洲做出品牌的理念,走正规路径铺货,一点一点将渠道做扎实,不追求速成、暴发,历经多年积累,最终把品牌树立起来。“传音一起步就比较正规,不仅自己赚了钱,还教会当地人怎么做生意。”

  据竺兆江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传音在非洲建立了大型生产制造中心,不仅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机遇,培训积累了行业人才,更大力带动了当地通信产品的建设,积极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传音甚至通过帮助非洲当地官员深入了解中国手机行业发展实况,推动优化了当地制造业规则以惠及更多公司。(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从一个“接地气”的细节或可看出这个中国手机品牌在非洲大获成功的密码。由于大部分手机拍摄都通过面部进行识别,肤色较深的人种很难做到准确识别。为了贴近本地市场,他们成立工作小组,大量收集当地人的照片,进行脸部轮廓、曝光补偿、成像效果的分析,通过眼睛和牙齿来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曝光,帮助非洲消费者拍出更加满意的照片。

  此外,传音手机针对非洲用户普遍年轻化的特点,主打音乐功能,随机赠送定制的头戴式耳机,迎合了非洲消费者经常跳舞的生活习惯,在喜欢音乐、舞蹈的非洲用户中非常受欢迎。

  在售后方面,传音还是第一个在非洲本地建设售后服务网络的外国手机公司。几年来,传音耗资数亿人民币,在非洲建立了86个世界级售后服务中心和超过1000个售后维修收集点,目前已经是非洲最大的用户服务网络。

  中非又签下了哪些大单?

  基建篇

  9月2日,中国建筑分别和埃及投资与国际合作部签署35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与埃及东部油气公司签订了61亿美元的埃及苏伊士炼油及石化厂项目总承包商务合同。

  9月2日,中铁十六局有限公司与苏丹国家铁路公司签署总长2407公里的苏丹港经尼亚拉至阿德里铁路项目框架协议。苏丹港至乍得铁路横跨苏丹、乍得两国,全长3428公里,东起苏丹港、西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被誉为“贯穿非洲大陆经济的光荣铁路工程”及“非洲大陆最重要的战略规划项目之一”。此次签署框架协议的苏丹港至阿德里铁路项目,为苏丹至乍得铁路项目核心部分。

  9月4日,招商局有限公司与吉布提共和国签署了《吉布提老港改造商务对接谅解备忘录》。招商局一直以来与吉布提分享发展经验,通过“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在吉布提的实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科特迪瓦—中国经济合作论坛上,中铁国际有限公司与科特迪瓦交通部签署了阿比让FHB国际机场扩建项目的框架协议。阿比让FHB国际机场是科特迪瓦唯一的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改造、扩建老航站楼、场站及其他专业配套设施建设。

  能源篇

  8月30日,中国石油(8.240, 0.06, 0.73%)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和南苏丹石油部部长埃扎克埃尔·鲁尔签署《中国石油与南苏丹石油部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与南苏丹石油部将在南苏丹37区稳产上产、南124区全面复产、技术支持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

  9月2日,东方电气(7.430, 0.09, 1.23%)在京签署埃及汉纳维6×1100MW清洁煤燃烧项目总承包合同。该项目电站主机由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5.060, 0.09, 1.81%)制造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采用世界最为先进的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和近零排放环保技术,建成以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清洁燃煤电站。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今最高参数等级超超临界清洁燃煤技术推向世界。

  9月2日,中国化学(6.550, 0.13, 2.02%)工程所属中国五环公司、中非产能合作基金、EMCO三方共同签署了赞比亚埃米科煤矿及电站项目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的签署是中赞两国在“一带一路”政策下的成果体现,项目包括一座2x170MW燃煤电站及所属煤矿,将缓解赞比亚国内目前严峻的供电形势,对赞比亚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赞比亚国家与项目公司签订了20年的国家购电协议。(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

  9月2日,中国有色有限公司与赞比亚国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国有色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与新达成落户意向的8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赞比亚国家与部分中外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本次论坛达成的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约14.7亿美元。该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赞比亚第一个多功能经济区,在伦古总统和中赞两国国家的支持下,合作区已有入区公司50余家,吸引投资近19亿美元,区内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近8000个就业岗位,开创了中赞友好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电建董事长晏志勇与埃及电力部长共同见证了中国电建与埃及电力控股公司签署阿塔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框架性合作文件。随着埃及核电及新能源项目的上马,阿塔卡抽水蓄能电站已成为塞西总统及电力部最重视和最优先的项目。

  海洋篇

  9月2日,几内亚共和国与中国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在京签署了海洋领域一揽子合作项目协议,双方将在海洋渔业及渔业区安全、海洋运输装备、修造船设施等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展会资讯更新时间:2018-12-04

用户登录

国际LED灯饰照明展览会分类

万盛展览